2月5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各地“新春第一会”如约而至,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加油鼓气、提振信心中国股市加杠杆,吹响全力拼经济的冲锋号。
上海、辽宁等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山东、安徽等地聚焦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湖北则发力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连续三年谋划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分析,“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不仅是工作动员令,更是奏响新一年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宣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坚定决心,更能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争分夺秒、真抓实干,奋力实现“开门红”。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5日,上海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行动方案,在深化世界银行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等五个方面安排共58条任务举措。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进一步深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准确把握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实践要求,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政策服务的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贯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
陈吉宁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市场平等准入、要素公平获取、权益依法保护、办事高效便捷,维护好中小企业合法利益,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坚持依法律、按规定办事,政策法规要清晰稳定可执行,经营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职能部门依法监管履责、保障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
自2018年开始,在岁末年初召开全市大会,讨论新一年优化营商环境方向,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建设的重要传统。在过去七年里,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已颁布1101项任务举措。今年行动方案名为《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感受”首次被放在大标题中。
力求解决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申”“不要用”等问题,上海今年方案明确指出,落实涉企政策制定充分听取经营主体和商协会意见的工作要求,普惠性政策听取意见原则上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50%。提高政策易读性,新出台的惠企政策文本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直奔主题。
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启表示,过去政府营商环境建设更关注世行标准和规模以上企业,现在则更加强调“优化为企整体服务”和“夯实营商基层基础”,这说明上海营商环境建设正更加立体、全面、系统。
同日,辽宁省也召开了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提出“让各类经营主体在辽宁拥有获得感、礼遇感和归属感”。
辽宁省明确,要坚持把公平公正、高效服务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基础条件,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信用体系,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为企业添动力、为市场增活力。要坚持把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基本支撑,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强化要素保障,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连续三年“新春第一会”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而今年的话题更聚焦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14.16万亿元,3.5%的经济增速与年初设定的5%预期差距较大。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依赖传统经济发展路径已经难以激发有效需求,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到了结构化调整的关键路口。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的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赢得战略主动。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更要在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先行先试、作出示范、勇挑大梁,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
广东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探索中,喜新不厌旧,以新改造旧。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先立后破”,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改造空间。黄坤明强调,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优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也成为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5日上午,安徽连续四年召开“新春第一会”,今年的主题是“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去年侧重于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题有所不同,但落点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安徽2024年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元台阶,提出了下一步“三个往前赶”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
如何实现“三个往前赶”?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安徽省明确,锚定打造“三地一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战略定位,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树立领跑意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将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等7个重点领域和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N个兼顾发展领域,坚持动态调整、滚动培育,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完善“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培育链路,着力打造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持续落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将在2025年加快推出。
5日上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省上下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相比2024年“新春第一会”聚焦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大开放、大招商,山东今年的工作重点有较大转变。
2025年山东将着重抓好10项重点改革任务,包括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深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深化能源转型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深化城乡融合机制改革、深化制度型开放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其中第一项为“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分类推进市场化运作,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上述改革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地方融资平台的根本定位,是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城投公司从城市融资建设主体转型为城市运营和服务主体、从城市服务商转型为产业投资运营商的步伐有望加快。
此外,在第九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中中国股市加杠杆,明确提出“推进土地要素高效协同、资本要素多元供给、技术要素加快转化、数据要素创新利用,推动要素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杨畅认为,其中“数据要素创新利用”是一大亮点。前期通过加快优化制度供给,已经为数据要素发挥活力奠定了基础,后续通过如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以及高质量数据集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活力,创造增量价值。
Powered by 靠谱配资炒股平台_可靠的配资股票开户_炒股杠杆开户申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