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配资炒股平台_可靠的配资股票开户_炒股杠杆开户申请

靠谱配资炒股平台
两融和杠杆 1945年刘少奇推荐三个人去东北主持军事,毛泽东为何只选林彪?
发布日期:2024-08-17 14:23    点击次数:116

两融和杠杆 1945年刘少奇推荐三个人去东北主持军事,毛泽东为何只选林彪?

一、

1945年8月9日的凌晨1点,东北的黑夜星斗满天,在如墨般的天穹下方,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东宁一带突然传出了阵阵如雷鸣般的炮声。

日本士兵正在睡梦中,他们全然不知此刻有足足150万苏联军队正在对他们发动强力的攻势,就在日本人负隅顽抗的时候,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再次投下了一枚令日本人绝望的原子弹。

一阵巨大的蘑菇云在日本升腾起来,彻底击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幻梦,第二天,日本政府向苏、美、英、中四国发出了乞降照会。

又过了四天,日本天皇在广播中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瞬间中华大地一片沸腾之景,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喜悦,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战士们看来,战争可能尚未结束。

日本投降以后,彼时国共两党还有根本性的分歧存在,双方意见相左,几乎不可能达成统一,蒋介石想要独吞胜利果实的野心昭然若揭,当时国民党甚至拒不承认一切的解放军部队以及抗日武装。

在这个剑拔弩张的时候,国民党挟洋自重,仗着自己家大业大,甚至不允许八路军和新四军接受日军的投降。

毛主席在第一时间就考量到了东北这块地域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在这个战略要地必须得有共产党的军队,但是国民党也意识到了东北的险要,所以当时两党几乎是同时开始了动作,准备接管东北。

对于派哪位将领前去东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彼时毛主席也在考量这个问题,难以做出决断。

正在这个时节,蒋介石一门心思想着要依靠自己占优势的兵力,打败共产党的军队。但是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胆怯地不敢承担挑起中华民族内战的责任,怕后人借此诟病他,让他背上千古骂名。

所以,老蒋主张进行所谓的“和谈”,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

毛主席知道,自己如果不去的话,蒋介石就有借口重开战事,共产党也会被人民背弃,所以在党内很多同志反对前往重庆的情况下,毛主席毅然踏上了离开延安的飞机。

此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毛主席知道此时国民党正在东北排兵布阵,不过他要把精力放在接下来的谈判之中,这是关乎国家大事的重中之重,不能忽视。

9月12日,毛主席身在重庆,当时已经是和国民党吵得不可开交之际,谈判工作陷入了僵局,没有进展。

美国人和国民党给毛主席下了最后通牒,美国驻华赫尔利大使甚至给毛主席带来了蒋介石许诺的所谓“丰厚条件”,那就是交出所有的解放区和军队,然后答应毛主席可以做一个省的省长。

毛主席这时候已经收到了一份来自延安的秘密电报,正在思忖着,听闻国民党这可笑的“丰厚条件”,不以为意地问道是哪个省,没成想这个外国人赫尔利却说是新疆。

毛主席听后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如果我们中国完成统一,军队归属于中国,我举双手同意这件事情,因为我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可如若要把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交给国民党控制的政府,这便是对人民的背叛,国民党本就亲美,以后中国的发展必然会被牵着鼻子走,这是毛主席不愿看见的。

赫尔利失望地走了,他终其一生都不明白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的家国情怀。

他走后,毛主席想起那份电报,电报是出自刘少奇之手,刘少奇在行文中再次向毛主席提出了那个问题,那就是该派谁去东北主持军事行动。

二、

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24】0804号,以下简称“《监管工作函》”)。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向控股股东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有限”)及其子公司提供担保金额33.19亿元。截至年报披露日,东方有限在龙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龙腾支行4.54亿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未偿还。年审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公司与东方有限及其子公司有关的担保合同及相关款项可能产生的信用减值损失金额进行合理估计。上交所在监管工作函中要求东方集团结合控股股东东方有限目前的生产经营、司法诉讼、债务逾期等情况,分析公司为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所面临的风险敞口,是否存在资金被划扣的风险,是否可能对公司经营和资金状况造成不利影响,请充分提示相关风险并说明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

刘少奇向毛主席提出了三个威名赫赫的将领名字,他们是日后十大元帅中的三位,分别是陈毅、徐向前以及林彪。

这确实难以抉择,这三名都是上上之选,但是要从中选出一个人真的有些难,想着想着,毛主席不知不觉就开始念叨林彪了。

毛主席此刻依旧举棋不定,因为就在不久之前,毛主席刚刚决定派林彪前往山东,主要是那时候山东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突然患上了非常严重的肾病,所以中央正式通知山东分局,由林彪出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则担任山东分局书记和军政委。

不过眼下,除了罗荣桓的病情,东北则关乎全局走势。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既是国民党的机会,也是共产党的机会,因为我军已经在东北坚持了整整8年的游击作战,有大量的敌后根据地,此刻正是巩固胜利的好时机,不能有丝毫松懈。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1日的关于剥夺八路军受降资格的通知,则是给我军下了一个“紧箍咒”,可是我们怎么会轻言放弃重要的东北呢?

毛主席在重庆思考着,陈毅、徐向前和林彪,究竟要选择谁前往东北呢?

首先陈毅陈老总自然不必多说,亲自拉起来了一支队伍,在军中极有威望,手下还有粟裕这种崭露锋芒的军事天才,陈毅也擅长做外交工作,表现极为突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认为陈毅还是在山东更能施展自身的优势。

徐向前则是一名老资格的将帅,在华北一带打出的仗非常漂亮,而且当时徐向前休养了一段时间,身体恢复健康,正是精力充沛的时候。

毛主席思来想去,渐渐地还是把目光放在了“林彪”这两个字上。

从井冈山的时候,林彪就支持毛主席,而且毛主席也给予了林彪充分的信任,主席本身就是杰出的军事家,最看重的还是一名将领的统帅能力,他觉得在战略层面上,指挥权不集中、不协调是极其有害的。

当时东北还有苏军的干预,林彪恰好也有过很长时间的留苏经历,这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前往东北的罗荣桓部队以及黄克诚部队,很多都是从115师发展出来的,而115师就是林彪的部队。

所以,最让毛主席放心的,还是林彪。

毛主席在这一年6月9日选举中央委员会的时候,就专门提到了东北问题,毛主席认为东北是重中之重,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才有巩固的基础。

在这种战略思想下,延安在8月9日获知苏军已经进军东北后,马上电令位于冀东的李运昌部以及万毅部迅速向东北进军。

李运昌马上决定派遣第16军分区所属部队执行此项任务,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率领4000余人于8月30日绕道出山海关,进军东北。

谁也没想到山海关上的日寇根本无心恋战,随即弃守逃离,当这支部队到达东北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甚至让苏军士兵非常紧张。

直到政委唐凯把袖子卷起来,露出了胳膊上的镰刀和锤子的印记,以及一颗红星,这才让苏联士兵放心,他们知道这是一支红色武装,共同信仰同一种伟大的思想。

曾克林就这样进入了沈阳,在沈阳沦陷以后,当地居民从来没见过自己人的武装,群众瞬间就沸腾了,他们夹道欢迎,就像是在节日大游行。

曾克林知道自己的任务,那就是得在国民党军队到来之前完成发动群众的使命,因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兄弟情,苏军没有把沈阳的军火库移交给尚未到来的国民党相关部队,而是直接给了曾克林。

战士们马上从中取出来了整整3万支步枪,还有300挺机关枪,100多门大炮,部队很快就扩编了,从几千人暴增到了37000人。

苏军也知道不能让我们如此大张旗鼓,因为国民党明面上还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组织,这样下去会影响中苏的邦交,为此,他们建议中共军队离开东北城市。

毛主席和同仁们都知道此刻的焦灼紧迫,一两支部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东北的形势,要想在接下来的争夺中取得胜利,只有从长计议。

延安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东北,整个中国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尽快把各路将领送到前线,毛主席派叶剑英和驻留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协商,希望他们能用飞机把重要将领送到前线。

8月25日,有20多名中共重要领导登上了绿色机身的道格拉斯运输机,登上飞机的人有林彪、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这架飞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种飞机只有两个螺旋桨,起飞也需要靠人推动,而且座位狭小,坐在座位上的时候甚至头都抬不起来,就这样,一群功勋卓著的人们就乘坐飞机飞了4个多小时,到达了太行腹地的黎城长宁机场。

这个机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唯一一座机场,甚至为了伪装,还把这个机场称作大操场。

林彪到达了太行山总部以后,和家人短暂的汇合后,就出发继续前往山东。

路途遥远,路上还和一股敌人遭遇了,半路中还出现了林彪儿子失踪的事件,幸好一路上有惊无险,时间就是生命,林彪这一小队人马马不停蹄地奔赴山东。

到了9月19日,刘少奇就发布了一个电报,电报中说要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且马上扩大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以林彪为司令员。

毛主席也明白事情的紧迫性,就在这一天,毛主席和周恩来致电了中共中央,表明同意陈毅和饶漱石前往山东,罗荣桓、萧华前往东北,其中最后一句是:林彪要去热河,越快越好!

三、

这是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调动,毛主席想到即便是把全国所有的根据地都丢了,但是只要有了东北,那就有了中国革命的基础。

列出一行数字大家就能知道当时运筹帷幄的复杂性:党直接调动两万名干部前往东北,其中中央政治局中的13名委员有4人出发前往东北,中央委员一共77人,到东北的就有21人之多。

中央还直接从华中和华北抽调了100个团的干部们进入东北,以不携带武器的方法前往各地展开活动,除此之外,中央还命令主力部队尽快北上,在不影响苏军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在城市外围建立根据地。

林彪当时正在赶路,他是在半路接到这个命令的,时不我待,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有到任,却又被中央改派到东北。

9月22日,林彪致电山东分局、华中局并转中央,他说明自己为了争取时间,不再前往山东,希望直接去冀东、冀热辽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武装。

作为中共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这时候林彪已经在思考如何争夺东北了,可是没想到形势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危机,到了10月11日,林彪在冀东接到了电报,中央命令他马上前往沈阳,协助彭真指挥作战。

这时候林彪也知道了,这一阵子究竟有多少我方部队在奔赴东北,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35000余人、罗荣桓山东军区直属部队4000余人、萧华山东军区机关1000余人、胶东军区吴克华8000余人……等等等等,他们全部在抓紧时间,甚至不分昼夜地前往东北。

很多部队当时甚至连武器都不用了,全部轻装前进,很多部队接到命令以后,甚至将绝大多数的武器装备都留给了当地地方部队,最后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每个班居然只剩下一支枪。

当时行军之紧迫、行军之惨烈,在黄克诚将军那里最能体现到,为了完成军令,新四军第3师把辎重全部留给地方,在痢疾肆虐的情况下,最后以减员3000人的代价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林彪自然知道军令如山的分量,他马上动身,经过河间以及霸县,到了10月18日越过了北宁路,到了19日就抵达了香河南边。

10月25日,林彪用当时难以想象的速度到达山海关,这时候东北局已经派火车来到了这里,迎接司令员上任。

东北的局势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恰好蒋介石这些都没有,论派遣谁来接收东北,在国民党中自然是张学良为第一人选。

可是整个中国都知道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软禁了蒋介石,现在蒋介石正在反过来软禁张学良,所以,原本的“东北王”回不到这片土地,老蒋只派了和东北没有瓜葛的熊式辉前来,这就给我们创造了优势。

苏联军队也在尽可能地帮助我们,熊式辉和蒋介石儿子蒋经国来到长春,见到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的时候,没成想却碰了一鼻子灰。

苏军表示,自己不会帮助国民党接管东北,在苏联军队撤离中国之前,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不能进入东北的城市。

这种看似两不相帮的客观立场,其实就是在尽可能地为中共争取时间,蒋介石也唯恐中共在东北站稳脚跟,所以不敢触怒苏联军队,只能委屈地说自己先在营口和葫芦岛登陆,你们撤离后我们再占领,迫于国民党背后的美国势力,这时候苏军才勉强同意。

1945年10月11日,毛主席一行人已经结束了危机四伏的重庆谈判,返回了延安,他们拿回了一份《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可是国共两党都知道,这不是和平的协议,而是随时可以撕毁的窗户纸。

毛主席开始把精力放在东北事务上,但是事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10月19日,中共中央向东北局发出了《关于集中主力与国民党争夺辽宁、安东的方针》。

到了10月23日,中央指示再次东北局:说明要竭尽全力,占领全东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迫使蒋介石承认中共,在谈判中争取筹码。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林彪突然不见了,音讯全无,10月 30日,中央连发了两电询问这件事情。先是毛泽东问彭真:林彪现在何处?

接着刘少奇开始致电林彪:你们现在何处?

其实这时候林彪已经汇合了,他知道蒋介石的部队已经在营口和葫芦岛登陆了,他正准备和国民党军展开作战。

不知道什么原因,苏联方面对我们的态度突然急转直下,本来苏军许诺苏军在11月20日撤离的沈阳时候,可以由中共军队接防,但是现在苏军却允许国民政府的军队在自己撤退前5天接防沈阳、长春等城市。

人们不知道苏军为何变脸,当时东北局书记彭真和苏军交涉的时候,也觉得他们不可理喻,最后甚至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很多我军收编的部队觉得国民党方面实力强大,马上做了墙头草,纷纷叛变,这些军队的数量达到了8000余人,还拿走了我们5000支枪支。

林彪知道此刻正是危急存亡之时,他开始做自己擅长的工作,那时候他在丢失了义县、阜新、营口等热河大部分地区以后,提出了一个“分散安家”的战略,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编制,进入城乡中发动群众,重建地方武装。

论怎么进行持久战,怎么耕耘农村根据地,怎么保证有生力量打游击,国民党军队比共产党的战士差之甚远,就这样,在1946年1月10日国民政府下达停战令之下,我军开始根植于贫苦大众之中急速发展,国共双方在东北也经常有摩擦。

国民党的力量不会增长,但是我军的力量不断壮大,终于,内战全面爆发,著名的辽沈战役开打,林彪作为最主要的指挥官,在经历了长达两年时间的巩固、发展以及反攻之下,把心高气傲的国民党军队歼灭在东北的大城市中。

沈阳、锦州、长春都有国民党军队溃败的身影,传奇的“塔山阻击战”就在这个过程中打响了,这个小小的山头直接断送了国民党十万军队的活路,林彪在其中表现出来的冷峻、果敢令敌人闻风丧胆。

联想到我军进军东北时的“点将”难题,当时毛主席选择林彪被人们认为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对于林彪经营东北,毛主席对他表现出高度的信任,早在战争初期他曾明确地对罗瑞卿将军说:受任乱军之际, 奉命危难之间。东北这个地方,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

林彪无愧毛主席的信任两融和杠杆,他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