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7日提交注册正规证券网,其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为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
笔者在研读其上市文件注册稿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供读者探讨。
1、业绩持续下滑,上市标准涉险过关
根据海阳科技选取的上市标准,最近一年净利润需要超过1亿元,但是,海阳科技2023年度的扣费净利润仅仅为1.2亿元,仅超过最低标准线20%,安全垫过低。并且,海阳科技2021-2023年度的净利润呈现大幅下滑的趋势。
笔者想跟读者探讨:(1)海阳科技1.2亿元的净利润水平,能否满足主板上市的实际业绩标准线?
(2)海阳科技业绩持续下滑,能否满足主板“大盘蓝筹”、经营业绩稳定的特点?
2、管理层是否存在侵占公司利益的情形?
海阳科技股权较为分散,实际控制人为陆信才、陈建新、沈家广、季士标、吉增明及茆太如,其合计控制发行人45.05%的股份。第一大股东陆信才直接持有发行人8.44%的股份,并通过赣州诚友控制发行人12.34%的股份。
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少数管理人控制公司、利益输送的风险。而事实上,通过资金流水核查,海阳科技也确实发生会多次类似事件。
比如,根据海阳科技披露的文件,在2020年6月和8月,董事会秘书王伟分别向供应商泰州市海陵区惠明制线厂实控人王春宝借款200万元用于个人购房;向泰州宝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人洪清借款1,000万元用于董事高管购买股权;通过关联方“曲线借款”500万元代垫公司费用,资金经多层级账户流转。
采购经理徐凯通过个人卡收取运输公司返现款104.19万元,部分用于业务招待等等。
通过资金流水的核查可以看出,海阳科技管理层曾在历史上存在普遍的从上市公司套取利益的情形,虽然以上问题均因为上市的合规性要求而进行了“补救”。
但是笔者想探讨:
(1)海阳科技是否已填补内控漏洞,堵住了利益输送的渠道?
(2)当下的利益输送是否采取了更为隐秘的形式?如未体现在关键人员的流水中。
3、研发费用披露有疑点
虽然海阳科技申报板块为主板,但是研发人员确存在非常异常的减少趋势。
笔者与大家探讨:(1)研发人员从99人大幅下降至78人,如此大的变动为何招股书中没有任何解释?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误导性陈述”?人数大幅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更严重的问题,海阳科技是否为了应对更严厉的审核要求,在2023年开始刻意大幅调减了不适当的研发人员?调减人员的部门岗位是什么?
(3)如(2)属实正规证券网,那么2021年-2022年的研发人员是否应该做同口径的调整?调整后对研发加扣除的影响金额有多少?
Powered by 靠谱配资炒股平台_可靠的配资股票开户_炒股杠杆开户申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